文|吴清浅
在演综《无限超越班第三季》毕业大戏推介会上,气氛异常紧张激烈。监制郝蕾与李诚儒执导的作品《岁月如诗》被制片人王锦质疑缺乏真实感与生活气息,引发双方激烈回击。吴镇宇当时站出来为导师们辩护,强调他们对艺员充满关爱和保护。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吴镇宇监制的《私人派对》放映后,郝蕾却反过来批评吴镇宇麾下的艺员演技不够成熟,其中甚至包括她刚才维护过的颜安、奚望、于小彤和张丹峰等。
影视片段《岁月如诗》时间较短,郝蕾和李诚儒设计了大量哭戏以展现艺员的演技。制片人王锦观看后提出,片段缺乏真实感。他回忆起自己十八岁时父亲去世的经历,强调父亲临终时并非遗憾或留念照片,而是担心母亲如何生活。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必须一夜长大,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那段经历里,他甚至未曾流泪,只能偷偷擦干眼泪。因而他觉得影片的情感刻画游离于真实之外,难以进入角色的内心,仅仅十五分钟的演出难以打动他。
展开剩余79%对此,郝蕾表示强烈不同意。她认为这是一场演员的竞技舞台,颜安仅有一场戏,无法进行细腻的情感铺垫。虽然理解王锦对细腻情感的期待,但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使得他们只能集中展现颜安瞬间调动情绪的能力,否则这位艺员的潜力将无人知晓。王锦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也曾参与类似项目,理解在有限演员选择和观众视角下的无奈,但现阶段呈现的作品确实缺乏真实感。
郝蕾反复强调,从表演的纯粹角度来看,《岁月如诗》的艺员表现非常出色,许多人都会被他们的真情实感打动。她坚信艺员们每一滴泪水都是真心流露,但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做到更细腻的情感表达。李诚儒也站在作品和艺员的角度,为他们辩护,甚至更为激烈地反驳王锦,指出不能用个人经历代替整体感受。每个人的情感经历不同,颜安在看到照片时流泪是合理的,因为那是他压抑情感的爆发,是他整场戏的情感高潮。
针对王锦认为演技不能脱离项目本身的观点,李诚儒更为激愤,表示这不是辩论,且两人之间存在私交。他指出不能将王锦对其作品的批评迁怒于郝蕾。场面一度紧张,刘涛及时出面缓和气氛,提醒大家不要将许多复杂问题混为一谈。每当李诚儒与人争执,导演尔冬升总会挺身而出调解,他说不同导演对哭戏的要求不一,有的要求多,有的则完全不需要眼泪,但他对艺员的职业表现非常认可,相信他们未来会越来越好。
吴镇宇也加入调停,他表示每位导师的批评都包含着深厚的关爱,包括李诚儒老师那种如父亲般的呵护。他指出,虽然他对艺员在《岁月如诗》中的表现也觉得尚有提升空间,但看到其他监制强烈护短,他不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能委婉隐藏。
然而,随后的《私人派对》放映结束后,郝蕾再度发声,坦言自己无法掩饰内心的不满。她认为吴镇宇组的艺员整体艺术修养不足,节奏把控和人物状态的精准呈现都令人不适。她仅对丁真与李欣泽、傅首尔与余宇涵两组关系感到满意,其他关系的真实性令她难以信服,甚至觉得有些荒诞和魔幻。对此,曾志伟用朴实语言解释,认为《私人派对》中的问题在于演员演得过于端正,缺乏疯狂的张力。
面对同行对自己作品的质疑,吴镇宇不仅没有愤怒,反而欣然接受,坦言自己也不完全满意,但考虑到时间有限,艺员已经尽力,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已属不易。放映后,制片人们虽有分歧,但整体给予支持,郝蕾甘愿担当“唱白脸”的角色,她认为作品引发争议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对此,吴镇宇表现出难得的豁达和满足。
尔冬升再次出面安抚众人情绪,他表示每年金像奖颁奖后都会有争议,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选出的结果无法做到完全公平。他劝诫艺员们要坦然接受外界的批评,若太过在意,就不适合从事这行。尔冬升作为总监制,常在监制与制片人之间意见不合时调和,避免局面失控。若没有他这样的人,像李诚儒这种性格激烈的人一旦爆发,现场恐怕难以收拾。
这场推介会的争论与碰撞,充分展现了各方对作品与演员的不同期待和理解,也体现了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与火花。作品虽有争议,但正因如此,才有了成长与进步的空间。
本文由清浅之说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共同探讨更有深度的娱乐世界!
发布于:福建省保宇配资-配资炒股的注意事项-炒股配资门户网-国内股票配资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